怎样写家谱【精选4篇】
该页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怎样写家谱【精选4篇】。
怎样写家谱 篇1
公元XXX家谱 祖屋地址 XXX年岁次XXX年春
序言(范文)
时代轮转,人口日多,社会变革,事物日繁,兼新陈代谢定律,人欲知以往事,无不赖文字记载,传绵稽查,故国家有国史,籍改历史盛衰与人文概况。
公元XXX年岁次XXX年春
X氏族谱章程草案(范文)
一、 宗旨:坚决遵守党纪国法,加强团结、创新、和谐、发展,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清明)
二、 族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谨文明、勤奋朴实、尊老爱幼、共同发展。
三、 制度:
(1) 各支族选举成立代表会,代表3-5人,并由支族代表选举成立龙氏联族代表会,
设常务理事组13-15人,分工为名誉理事1人,副理事3-5人,顾问、文书、财会、组织、宣传、监查、青年、妇女等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支族代表、联族理事,均实行2-3年改选和义务职责,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2) 开会学习,每年2-3次,年终总结,表彰先进。
(3) 每年逢清明节,祭祖扫墓,费用自筹,帐目公布。
四、 族规:
(1) 坚决遵守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法令,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学习交流与合作,
创建平安和谐社会。
怎样写家谱 篇2
今年我族准备新修家谱,我将要参与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为了做好工作,本人查阅了一部分史料,考究了几部比较完整的家谱,积累了一点书写家谱的小知识,现总结并共享出来,错误难免,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一、家谱的结构
家谱的结构千差万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哪些老的繁琐的框架结构,应该有所取舍,作为一个现代家谱,我觉得有以下六部分就够了。
(一)序
序言很重要,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本次修谱的族史背景;此次编码的依据;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变迁、当前分布及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
怎样写家谱 篇3
传统家谱
不利保存,不环保
复杂看不懂
不能及时纠错,上谱不及时
没有图片/视频资料,后人无法知道先辈的长相以及生平事迹
人物介绍简单
每次修谱都需花钱
难以修成通谱
功能单一
具有收藏价值,短时间无商业价值
怎样写家谱 篇4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
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
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
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